2021年5月,中国进口大麦111万吨,同比增长115.7%;金额为20.2600亿元人民币,同比增长141.1%。
2021年1-5月,中国累计进口大麦465万吨,同比增长139.1%;金额为80.7753亿元人民币,同比增长143.9%。
目前处于第二大对华啤酒大麦出口国的加拿大,正试图从最大的对华啤酒大麦出口国澳大利亚手中夺取更大的份额。加拿大麦芽行业对此充满信心,就在去年,加拿大出口到中国的啤酒大麦达到创纪录的140万吨,首次超过了加拿大国内市场上使用的数量。
澳大利亚同加拿大的这场争夺,折射出全球大麦种植业对中国市场的无限期待。伴随着中国啤酒市场日益明显的高端化趋势,国际大麦出口产业迎来了新一轮的增长周期。与此同时,中国啤酒市场的动向,也为其发展带来了新的待破之题。
世界啤酒消费第一,大麦国产化却成短板,还酿出一个“清爽”的误会
海外进口大麦,对于曾经快速增长且体量庞大的国产啤酒而言,早已成为常态。
数据显示,2017年1-12月,中国啤酒行业累计产量4401.5万千升。尽管产量同比微幅下降0.7%,但仍旧稳坐全球啤酒产量的头把交椅。但同巨大的啤酒产量相比,作为啤酒主要原料的大麦,在国内的种植发展却一度低迷。
曾有相关研究指出,受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影响,大麦国际经济优势有所下降,大麦种植收益同小麦、玉米相比并不突出。地处河西走廊中部的甘肃省永昌县,是甘肃省大麦的重要产区,丰富的祁连山雪水为发展农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。但由于大麦价格一度处于低位,以及散户种植所带来的高成本,当地大麦种植面积已经由30万亩萎缩到不足20万亩。
这样的萎缩,曾是国内大麦种植困境的一个缩影。2013年的一项数据指出,相比于2008年,2013年中国大麦种植面积减少了近50%,产量从317万吨锐减到72.5万吨。
大麦原料的不足,同样令早早赶来淘金的进口啤酒品牌“伤透脑筋”。1995年,墨西哥科罗娜啤酒登陆中国,以其清爽的风格迅速风靡夜场,一度雄踞中国进口啤酒榜首的位置。
困于大麦原料不足的科罗娜没有采用欧洲啤酒纯麦酿造的方式,在酿造时使用玉米和大米替代一部分大麦,降低了成本,成为其口味清淡的原因之一。据说,为了弥补麦香和苦味的不足,科罗娜还鼓励在饮用时口含一片柠檬,名为清爽,以讨好更多的消费者。
不曾想,科罗娜啤酒的“创新”引发国内众多同行的效仿,“清爽”一时间成为国产啤酒代名词。传统啤酒的麦汁含量为12P(即代表每升麦芽汁中含有120克糖类),而上述原料的调整,令这一数字逐渐降到了11.3P甚至8P,酒精含量降到3%,并且大量使用大米作为辅料。有业内人士表示,这或许也是长期以来国产啤酒中低端价格难以上涨的原因之一。
不过,近年来,伴随消费升级和进口啤酒强有力的市场攻势,高端化成为了中国啤酒市场新的代名词。数据显示,尽管中国啤酒消费总量增势趋缓,但高档啤酒占比及增幅显著增长。在此前披露的多份国产啤酒上市公司三季报中,也明确提及了产品高端化对其业绩的影响。今年以来,无论是年初各大国产品牌纷纷上调产品价格,抑或是华润雪花牵手喜力剑指高端,都使得这一趋势变得更为清晰。